裝得多非最大優(yōu)勢 談中置軸的甩掛應用
時間:2024-01-06
點擊:86次
自2016版gb1589發(fā)布后,市場上增加了新型的中置軸車輛。總是走在國內物流技術前頭的快遞業(yè)巨頭,已采購了若干臺中置軸貨運列車并且已掛牌上路運營,目前處于測試階段,一方面是檢驗車輛技術的可行性、收集油耗等用車成本數(shù)據(jù),另一方面是研究車輛投入實際物流應用的效率問題。效率或不及半掛運輸車
根據(jù)新版國標,中置軸貨運列車的總長度可達20米,載貨容量是所有標準車型中最大的(當然目前快遞的非標廂還更大一點)。例如早前申通快遞的中置軸車輛,主車貨廂長9.6米,掛車車廂長7.4米,總載貨容量約117立方米。
然而物流車隊管理都清楚的一點是,車輛載貨量只是運輸效率的其中一部分,我們還應關注車輛的月均行駛里程、每月來回趟數(shù)等,這些方面的數(shù)據(jù)在干線物流上尤為重要。
如今貨源充足的物流公司往往是貨等車,對運力需求旺盛,高效的甩掛運輸無疑是最佳選擇,此時使用半掛運輸車的甩掛體系也已進入了成熟階段。這些大型物流公司的半掛運輸車“甩起來”后,車頭月均行駛里程超3萬公里是常態(tài),車輛的工作強度可想而知。尤其是快遞,以及其它對時效要求高的貨物運輸,路上車輛的行駛速度可以用驚人來形容。
所以我們不禁有疑問,中置軸列車可以滿足如此高速運輸?shù)囊髥??如果整體效率比不上半掛運輸車,那中置軸是否就沒有發(fā)展的必要?答案是否定的。在我看來,中置軸的最大優(yōu)勢并不在整車的運輸效率上,而是它能拓展出更多甩掛模式的可能性。
優(yōu)勢在靈活的甩掛應用上
一個簡單的例子,快遞運輸線路上有a、b、c三點,車輛從a點出發(fā)帶上到b、c兩點的貨,到達b點卸掛完成一次運輸后,可以再拖上b點到c點的貨。這樣以來,便一次性完成將一地貨物運送到兩地、以及將兩地貨物運送到一地的操作,而期間沒有空載。
若是車輛和貨廂的標準化程度高,操作便更簡易,運營模式還能更多樣。比如去年順豐的中置軸車輛,主掛貨廂均為7.8米(車輛總長不足20米,仍有拓展空間)。主車貨廂帶支腿裝置,可從底盤脫離,即前可“甩廂”;后可甩掛自不用多說,更關鍵是采用了骨架式的中置軸掛車,廂和掛可分離,所以前后貨廂是同樣的規(guī)格,可以隨意互換。
這種“甩廂甩掛”的優(yōu)勢不言而喻。主車不必等待裝卸貨,而且已裝貨的貨廂可以選擇上主車還是上掛車,避免主車空載、掛車滿載的情況發(fā)生。并且,兩個標準貨廂甩起來后,運營靈活性相當高,可跟半掛車甩掛一樣,做到停廂停掛而不停車,將主車利用率大大提升。
或帶來運營模式上的革新
除了快遞快運,中置軸貨運列車或許更適用于零擔物流。中置軸車輛單個貨廂容量較少,更容易集貨,發(fā)貨也更快。同時還可以將貨廂和掛車布置在更多的工廠和物流園區(qū)內,減少使用中小型車輛轉運。另外,當運力不足需調配社會車輛時,可能只需要一臺“非閑置”的車輛——只要目的地一致,一輛已裝貨的載貨車便能拖走有發(fā)貨需求的中置軸掛車。這跟滴滴拼車很相似。
我們可以猜想,這樣一來,是否會衍生出一些混搭的物流模式——比如整車加零擔?
當中置軸貨運列車出現(xiàn)后,由于載貨量大,有些人認為未來它會承擔起長途干線運輸?shù)慕巧?,在我看來并非如此。車輛配置上的特點,如動力性、穩(wěn)定性、駕駛室空間等,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在長距離、點對點運輸上的效率。拋出最直接的問題是,它能否跟上現(xiàn)今半掛運輸車甩掛的效率?
中置軸貨運列車具有極高的靈活性,或許能在區(qū)域物流、支線物流領域發(fā)揮更大作用。它對標的不是長途半掛牽引車,而是中重型載貨車,即常說的7.7米、9.6米廂車。不久前,馬云在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中說到,未來要實現(xiàn)國內快遞包裹24小時到達的目標。這意味著,物流倉儲會形成大規(guī)模的網(wǎng)絡覆蓋,區(qū)域運輸?shù)牧勘厝粫鲩L起來,此時中置軸貨運或許是更好的賦能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