倉庫管理中,先進先出的概念與實際應用
時間:2024-01-08
點擊:79次
倉庫中有一個原則叫做“先進先出”,從字面意思理解,先進先出,指的就是同一個代碼的貨物“先進入倉庫的,就要先出庫”。
那么問題來了:是不是就是先收進倉庫的貨物,就要先發(fā)出去。可不可以理解為,倉庫就是按照收貨日期來管理的,跟生產日期又有什么關系呢?
這里涉及到另外一個概念,保質期。一般指產品從生產到過期之間的時間。倉庫管理中,同一個sku的商品會陸續(xù)有新的生產日期的進入倉庫,那么,為了防止產品在倉庫內存放變質,在發(fā)貨時,就會設定優(yōu)先去發(fā)那些早入庫的商品。
那么,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出先進先出的本質,它在一般情況下指的是按照入庫時間進行判斷,但實質上在如今已經變?yōu)榱水a品的保質期來作為判斷。
也就是說倉儲管理的先進先出,字面理解就是先進入倉庫的貨物先發(fā)貨出去,但其本質指的是先失效先放行。
其實,先進先出這一概念是開始于生產工廠的倉庫,那個時候,通常產品的代碼不多,每個倉庫只接收當?shù)毓S下線的產品,所以,我們按照“先進先出”的原則發(fā)貨沒毛病。
不過,隨著生產品類的逐漸增多,以及銷售范圍的擴大,有的客戶業(yè)務范圍擴大至全國。在全國建設了生產不同的產品的工廠,為了節(jié)省物流費用,原有的只是服務于生產下線產品的倉庫,功能開始變得更強大,轉變成了區(qū)域分銷中心(dc)。
每個區(qū)域分銷中心倉庫,開始全品類布局。不只是存儲當?shù)毓S下線的產品,也會接受從全國其他工廠以及其他倉庫的到貨。這個時候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從其他倉庫調撥過來的貨物,雖然是后進入的倉庫,但是有可能生產日期卻早于現(xiàn)有庫存中的部分產品(如果大家不理解,可以在留言區(qū)交流)。
這個時候,如果仍然從字面的理解,按照“先進先出”來發(fā)貨,顯然就失去了意義。所以,在現(xiàn)代化的倉庫管理中,“先進先出”的本質其實是“先失效先放行”,也就是說,我們不是按照入庫的時間來判斷,而是基于產品的失效期來判斷。
要實現(xiàn)倉庫內的先進先出管理,我們需要先了解幾個重要的概念。
倉庫運營成本:系統(tǒng)操作界面的轉換、庫存盤點操作、貨架利用率及揀貨路徑。
發(fā)貨速度:揀貨方式、揀貨庫位指引、揀貨路徑優(yōu)化。
人員管理:操作人員培訓、操作方式轉換的學習成本。
上述三者的相互關系和影響的闡述:
如果庫存精細度要求是唯一碼管理,需要精準的揀貨指引,完成訂單準確率要求100%,那就需要最精細的庫位設置和唯一碼級別的出庫校驗,由此一般會降低貨架利用率和延長的出庫時間。
如果多sku同庫位,揀貨庫位指引的精確度會降低,由此一般會增加揀貨時間等等。因此在確定貨品管理精細度時應該針對業(yè)務實際情況全面考慮和設計。
庫存貨品管理精細度的編碼方式和數(shù)據(jù)結構
對于產品的基本屬性,由sku承載,在產品中心維護。 對于產品變量屬性的信息由采購中心提供(到期日期,廠商批次號,入庫批次)。 庫位編碼是在庫房范圍內指定的位置信息(類似街道名稱和門牌號碼),便于指引找到所需貨品。
在wms系統(tǒng)中,對sku管理是不需要變量屬性的信息,庫存貨品編碼可以直接采用sku碼。sku管理的先進先出的實現(xiàn)是由庫房的庫位操作管理實現(xiàn)的。
另外,在倉儲的管理中,要將此原則在系統(tǒng)中進行設定,排位的存儲規(guī)則最好是同一個排位只存儲一個代碼批次的產品。定期對庫存的產品按照生產日期進行篩選,對于即將過期(失效期或者停止售賣期)的產品要早發(fā)現(xiàn)早處理
本文來源于smartwms智慧倉儲管理系統(tǒng),不代表本站觀點,如有侵權可聯(lián)系刪除,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,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(lián)系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