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貨代公司排名(華北地區(qū)國際物流公司的貨量怎么樣)
時間:2024-03-20
點擊:50次
首先,貨量統(tǒng)計是按nvocc合約來的,用誰的合約,就算誰的量。a公司跟b公司co-load, 貨量就算在b公司名下。 再者,一些沒有直航船的碼頭貨量統(tǒng)計也不準,比如大連港出的貨,用intra asia的船當頭程帶到pusan,貨量就沒在統(tǒng)計在內(nèi)。最后,很多公司有不同的馬甲,實際貨量是幾個公司名下加起來才比較準確。凡此種種,這個排行榜就是個參考,并不100%反應(yīng)實際貨量。
我們從南邊開始,先看連云港。跟2019年相比,連云港沒了直航船,對貨量的影響很大,整體少了33%的貨量。即便如此,還有很多公司的貨量翻了幾倍到十幾倍,再一次證明了市場再難,還是有很多贏家。
青島的情況好很多,市場貨量也是北方港口里增長最多的,達20%。當然,青島的朋友們肯定覺得遠遠不夠,空班對青島的貨量打擊很大,雖然不時有加班船和新開的船加掛,但由于船型較小,沒法完全填補原先周班船跳班帶來的艙位空缺。頭部企業(yè)貨量和排名變化不算大,后續(xù)的第二第三梯隊增長迅猛,本土企業(yè)成長也很快。這次把排名拉到100,可以看到更多的本土企業(yè)。
天津市場總體平穩(wěn),只有2%的增長??墒?,在總量基本不變的情況下, 各家貨代的貨量變化卻大相徑庭。前25名貨代中,有三分之一獲得超過100%的增長。跟大連一下, 天津出口中轉(zhuǎn)的貨量統(tǒng)計不準確,所以大家做個參考就好。
最后看大連。因為船期的原因,大連港的運力跟2019年比減少了, 整體市場貨量下降8%左右。在一個貨量下降的市場里,每家貨代的境遇不盡相同,有的迅猛增長,有的下跌明顯。中轉(zhuǎn)部分的貨量沒有準確統(tǒng)計,所以跟實際排名會有出入。
今年運力即貨量,明年也是。各大船東明年4月前會推出2022年船期計劃,到時大家可以對明年華北的運力投入有更清楚的了解,我們拭目以待。